歙县党建引领 信用村建设的探索
2019年7月以来,歙县在辖区内25个选点村先行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目前已评定A级以上信用户10267户,累计授信8.22亿元,用信2.21亿元,贷款平均利率下降0.2%。去年以来,持续强化组织领导、积极创新突破,该县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稳步提质扩面、扎实推进,成效较为明显。
一、主要做法
一是完善系统推进机制。坚持上下联动。该县县委高度重视,就全县扩面深化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迅速组建业务、产业、治理等专班,制定县委、乡镇党委、村党组织、基层网格四级工作责任清单,派出7个巡回指导组,派出党建指导员、金融专员、产业指导员、科技特派员等646人、182个产业发展服务团,抓好工作落实,形成全县“一盘棋”。坚持系统推进。把2021年定为“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推进年”,围绕结果运用、服务宣传群众、促进乡风文明、助力产业发展等形成28项重点任务,针对性、融合性、整体性推进。坚持广泛动员。通过“微宣讲”“村村通”大喇叭、抖音小视频、电视台开辟访谈专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全方位宣传动员。
二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着力构筑信用数据基础。绘制数据归集流程图,逐一对接25家责任单位,形成18个数据库表信息,约249万条数据,归集数据资源数量、质量较高。设计开发“涉农资源估算器”等采集工具,完成13.2万入库农户、641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82家村集体经济组织信用信息采集工作。着力做实乡风文明评议。通过结合实际细化62条乡风文明评议内容,采取“一评三审”方法,一户一档开展评议,过程中坚持边评边督边改,做到评真评实,群众组织化程度得到提高,重信守信氛围更加浓厚。着力推进农村信用修复。针对部分农户存在小额不良贷款(大多在500元以下),影响信用评级的问题,联合金融机构,探索开展不良贷款清理专项工作,目前共清收不良贷款1365笔200万余元,降低了银行不良贷款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是强化结果运用。健全授信用信机制。积极落实“金融服务支持政策8条”,推动歙县农商行等10家金融机构开发信易贷、兴农贷等信贷“刚性产品”,推出“徽商贷”“徽娘贷”等特色金融产品,予以额度放宽、利率优惠、贴息降费等政策。向市人行争取支农再贷款1亿元,专项用于AAA级信用主体资金需求,目前已为281户信用户授信6395万元,用信6225万元,为21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授信1890万元、用信859万元,实现信用惠企惠民。健全信用惠民机制。出台“礼遇十条”,给予AAA级信用户医疗保险20%返还、城市公交八折、县域景点门票半价、住院免交押金等政策优惠。创新开展“信用徽姑娘”农家乐(民宿)创建工作,建立评价办法,实施全媒体宣传、金融信贷优惠等6项激励,首批评出A级以上“信用徽姑娘”29家,授信1070万元、用信350万元。推动39家“生态美”与“信用好”超市有机融合,采取信用积分兑换商品的方式,不断增强群众用信获得感。
四是突出示范引领。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是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实践路径,而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围绕壮大产业基础,积极摸排选择了桂林镇竦口村蔬菜基地、森村乡猕猴桃基地、王村镇电商产业、许村镇塔山村撂荒地入股等11个产业示范点,着力聚焦产业提升、经营主体用信、村集体增收和氛围营造,全面形成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示范点。
二、存在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上还存在差距。有的干部对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缺乏深入思考,把工作重心摆在放出多少贷款上,忽视了其对于促进产业发展、强化基层党建、推进乡村治理的重要意义。少数干部对金融、数字化等领域专业知识难以掌握,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存在畏难情绪。
二是金融运用上还存在差距。受基层金融机构资源、人员配备不均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银行的参与广度、深度不一,国有银行参与的积极性、参与度相对不高,而商业银行出于运营成本、市场风险等考虑,推出的符合农业生产特点、有针对性的纯信用贷款产品不多、额度较低、利率偏高,新型经营主体的信贷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在农村仍一定程度上存在。
三是结果运用上还存在差距。信用评级结果场景还不够丰富,虽然已经出台了“AAA级信用户礼遇十条”、推行运营“信用好”超市,但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中尝到的“甜头”还不多,主动参与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的意愿还不够强。
三、解决对策
一是进一步深化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思想理论是行动的先导,要抓好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各级干部特别是乡镇党委书记要切实增强做好党建引领信用村选点建设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作风,全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统筹抓好信用等级评定、信贷政策支持、加强差异化监督等,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
二是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推动产业发展。进一步落实“党建引领信用村金融服务政策8条”,推出见证即贷“刚性产品”,对AAA、AA、A等级的信用户,分别给予不低于10万元、8万元、5万元的基础授信额度,结合农村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为村集体、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村企业等经济主体设计个性化特色信贷产品,并实现线上授信、放贷、还贷“一键办理”,提升群众体验感、获得感。
三是进一步培育文明乡风,推进乡村治理。深入挖掘徽州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包括诚信文化资源在内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完善村规民约,通过乡风文明评议、强化评议结果运用等方式,引导、规劝、约束、促进村规民约落实,发挥信用户的模范示范作用,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典型事迹,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讲信修睦、勤俭持家,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进一步提升信用治理效能。
四是进一步建强干部队伍,确保工作落实。该县结合开展“千名干部下乡助力乡村振兴工程”,已向182个村派出党建指导员、金融专员、产业指导员、科技特派员等组成产业发展服务团,下一步将建立专家库等组织,并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建立健全激励考核机制,真正发挥好他们在乡村治理、产业发展上的作用。